丰都县中学语文七年级(下)发展性阅读教学案
(第二单元 第 9 课)
备课时间 | ____周星期_____ | 主备人 | 代康蓉 | 审核人 |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授课时间 | ___周星期___需 课时 | 课 题 | 《唐宋诗中的物候》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阅读评价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组别 | 组长 | 组 员 | 班级评价 | 教师评价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
|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展示次数 |
|
|
|
|
|
|
|
| 终结评价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展示质量 |
|
|
|
|
|
|
|
|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一、阅读目标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1.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词。 2.学习理清文章思路、段落、层次的基本方法。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二、目标链接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文章的思路是作者组织材料的依据,划分文段可以理清思路的轮廓,概括文段段意可以把握思路的清晰走向,划分文段的层次可以准确的概括出段意。具体而言,可以先概括每段大致意思,然后把联系紧密的段落归并到同一个意义单元,从而梳理出文章的思路与层次。 归纳段意要注意找到关键词句,分析层次要注意对文段内的句子按所表达意义的接近程度进行组合,一个意义单元可以看成一个层次。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三、阅读过程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作者简介 竺可桢,1890年至1974年,浙江上虞人,著名的科学家、教育家。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。字藕舫,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,1974年2月7日卒于北京。1910年赴美,人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,1913年毕业,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研究气象学,1918年以论文《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》获博士学位。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(一)结合“十注” 带疑初读(15分钟) 环节要求: 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整体感悟 卒章反刍 |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1. 结合“十注”和注释初读课文后,在小组中通过“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”(分工、自学、传递、整合、表述)探究下面的问题,形成小组解读结果。 (1)给下列汉字注拼音 勰( )瀛 ( )滹沱( )蕃( )瀼( )卉( ) (2)解释词语 至理名言 相得益彰 2、理清文章思路,整体感知文章内容。 (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划出文章的主要信息,整合出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,然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合并成部分并概括出每一部分的意思)
3、根据文中的介绍,试着给物候下一个定义 (摘录文中关键语句组合)
|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(二)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(10分钟) 环节要求: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小组分工、自学、传递、整合、表述如下问题,形成组内解读成果,再抽组进行班级展示和抽组开展评价,教师必须发表自己的看法,学生有权质疑教师,对质疑教师的学生应该根据情况给予学分表现记载。 1、结合下表,找出文章引用了唐宋哪些诗人的哪些诗句,并说说这些诗句说明 了什么物候现象?作者引用这些诗句采用了怎样的顺序?为什么不以时间为序?我们能够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中得出怎样的结论?
引用诗句的顺序是 为什么不以时间为序? 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,得出结论: 2、作者在第二段引明末学者黄宗羲的话的作用是什么?
|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(三)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(10分钟) 环节要求:小组交流 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 教师点拨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(四)矫正评价 能力测读(5分钟) 环节要求:自我作答 组内小结 准确表述 待师验证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(一)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、文章开头所引两句诗的目的在于什么? 2、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人类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目的?
(二)、按照下列诗句描写景物的不同季节,分类。 (1)表示春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(2)表示夏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(3)表示秋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(4)表示冬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②接天莲叶远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 ③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④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自横。 5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 | 自我评价 | 小组评价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