执笔:彭红筝
一、研究背景
兴义中心校是沿江乡镇学校,近年来由于沿江经济的发展,场镇人口突飞猛涨,随之而来的就是我校教育教学设施的滞后,大班额的普遍存在现象给我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强大的压力,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益,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,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并主动使用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,探索建立起有效又极具操作性的语文课前预习机制,实现课前预习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,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,以及形成一套科学、有效的评价机制,在新课改的引领下通过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模式,真正实现学生成绩、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。
二、指导思想
开展学案预习方法与评价方法研究,以“中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模式研究”和我校的语文课堂“五环节”教学模式为研究指导,落实预习方法和评价方法的指导及优化、加强小学生预习过程的引导和有效评价,形成一套切实可用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推广。
三:研究内容基础
在结合我校十注”预习法基础上,突出学案预习方法与评价方法研究
四:研究方法:
思维方法是行为研究理论,操作方法是调查法、问卷法、实验法,研究形式是课堂教学模式中实践。
三、研究人员及参与班级
专题负责人:
彭红筝(2016级2班)形成专题研究方案,规范专题研究,组织研究各项活动,进行研究过程中材料的收集以及成果整理工作。
研究成员:
陈涛(2015级3班):预习方法指导培训,优化研究活动。形成经验,负责信息成果上传。
秦光英(2014级1班)预习评价环节指导,落实及优化。形成经验材料,负责信息成果上传。
四、研究周期及具体研究安排
本专题研究周期为三个月(2012年3—6月),分四个阶段来完成:
第一阶段为申报专题,制定方案形成阶段,确定研究主题,研究教师明确任务和职责,在班级展开研究工作。
第二阶段为专题研究阶段,以我校语文“五环节”教学模式课堂为平台,利用“十注”预习法,深入预习过程指导及操作,根据不同年龄班级落实预习的具体要求,阶段结束时,研究班级预习过关率达80%,掌握基本预习方法并形成习惯。
第三阶段为专题深入阶段,在学生预习方法掌握的基础上,进行评价方法研究,深入研究评价方法,切实完善评价体系,制定评价方案计量表。
第四阶段为专题的总结整理阶段。收集专题研究的各项活动文字、图片及视屏资料,总结研究成果。
五、预期研究成果
1、专题研究报
2、专题论文
3、专题研讨课教学设计
4、专题研讨课教学实录
5、专题研讨课教学反思
6、专题活动文字、图片及视屏资料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