执教:杲振洪 整理:胡亚梅
师:提起赵丽宏,我们一定熟悉他写的《与象共舞》这篇文章吧。请你再读《与象共舞》这篇文章,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?想好后再举手。
(学生读文章)
师:谁来说说,你感受到了什么?
生:大象与人类关系很亲密,泰国最初的兴盛和发展离不开大象。
生:在泰国,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,人与象和谐相处。
生: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。
师:作者赵丽宏伯伯想要告诉我们的也是这个吗?
生: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人与动物要友好地相处。
师:这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永恒的话题。
生:让我们来看一看,赵丽宏伯伯到底是怎么说的。行吧?孩子们。
生:行。
(看相关录像)
师:怎么样,和我们想的一样吗?
生:一样。
师:看来,我们和作家所想的不谋而合。是吧,孩子们。挺好。作家他把想要说的话,通过人呀,景呀,事呀,都写在文章里。刚才我们感受到的作家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作家的写作意图。(板书:作家的写作意图)
师:这篇文章还没写完,还有一个结尾呢,你想看吗?
生:想。
(出示文章的结尾)
师:看看作家又想告诉我么什么呢?
(学生默读文章结尾)
师:都看完了,谁来说说。
生:我认为人类很可恶,大象对人们这么好,人类还要去杀戮。
师:(对另一生)你觉得呢?
生:赵丽宏伯伯想要告诉我们要保护动物。
师:要爱护动物。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去杀害它们。还有什么想说的?
生:我认为,作家这里讲的是人类非常自私。象与人类的生活大有着密切的关系。而且这个国家—泰国,它的最早的发展和兴盛与象有着密切的关系,象是大功臣,可人类却这样对待它,还把他猎杀掉了。
师:这时作者的心情如何?
生:我觉得作者非常愤怒。
师:对,一个“象冢”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和谐的背后也有这么多不和谐。
师:孩子们,这篇文章,我们刚才读到的是和谐,后来读到的是不和谐,一篇文章,我们居然读出了两种不一样的—
生:情感。
师:两种不一样的表达意图。作者通过什么告诉我们呢?生活的经历,独特的视角。同学们,我们刚才经历的揣摩、验证这种过程,就是在探索作家的心路历程,在探索作家的写作意图。是不是挺有意思呀。
师:我们手里还有四篇文章呢,都看到了吗?
生:看到了。
师:刚才,我们探索了赵丽宏伯伯面对和谐背后的不和谐有何感想。那么,老师带领大家去验证一下,好好读一读,我们一起来看一看,看看我们猜想得对不对。
(出示相关视频,学生浏览,听作者说“心里话”)。
师:怎么样,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吗?
生:一样。
师:我们刚才经历了和作家心灵对话的过程。我们手里拿到的四篇文章分别是哪四篇文章呀?谁说一说?
生:《蝈蝈》,然后是《咬人草》,然后是《死,是可以议论的》,还有《水迹的故事》。
师:这四篇文章呀,比较质朴,让我们猜一猜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,这有一点点难度,有信心吗?
生:有。
师:好,我们来看看小组交流建议。谁愿意起来读读。
(大屏幕出示交流建议和小组分享的秘诀)
生:(读)默读后小组讨论:师、我读的文章是什么?生、作者告诉我们的是什么?3、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在卡纸上。分享的秘诀:师、小组内每个同学都要说。生、声音适中,本组听得见,不影响其他同学。3、控制好时间,
师:好,谢谢。你们手里的四篇文章,都可以阅读,选择一篇你比较喜欢的,揣摩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呀。注意呀,把你揣摩到的作家的意图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在卡纸上。好,开始吧。
……
听课者的一点感想:
群文阅读,课题的引入不容忽视。杲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一篇文章时,先交流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,然后让学生“听听作者是怎么说的”,让学生对“作家的写作意图”这一概念有直观的认识。在范文学习的最后,杲老师选了一个巧妙地结局,使学生知道同一篇文章,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意图,丰富了学生对“作家的写作意图”的认识,同时,自然地引入课题—探索作家的写作意图。自然而然的课题引入,既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作家的写作意图,也明白了怎样去揣摩作家的写作意图,为后面的扩读铺平道路,可见,杲老师在引入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。
评论